FTD
![]() ![]() 商品快速搜尋
![]() |
綠色植物照顧
綠指神功 第一招 不見天日難度日 來電充數嘛A通 若是栽培場所沒有接受天然光線的地方,那麼人工光源就是植物的救星。大型盆栽用投射燈就可滿足它的需求,或是直接放在天花板燈光底下;桌上型的迷你盆栽用檯燈來照明,最好是15w的日光燈檯燈,燈管距離植物約30公分每天照射8小時以上,就能正常生長。注意喔,燈管太靠近植物會讓它受傷。 第二招 澆水大密招 土乾才澆透 多久澆一次水呢?是許多種花人的困惑。告訴您幾個簡易的測量方法,如果要測盆土上部深3至5釐米處的水分,可以用手指頭作探針;而用鉛筆可以插得更深,如果盆土是濕潤的,會黏附在探測物上,並有水濕痕跡;若還不敢確定,你可以掂一掂盆栽的重量,試幾次後盆土含水程度就了然於胸了;看植物的葉片,當葉緣捲曲、枯乾甚至生長期間的新葉也萎落時,就是在告訴你:「我要喝水。」至於水分過多的話,葉片往往會產生褐變、黃化、脫落等現象。花盆若是素燒盆,它的水分蒸散較快,需水量較多;塑膠盆水分蒸散慢,水分供應不可過多。而大盆子裡土壤中的水分多,不必常澆水;小盆子土壤少,水分蒸散快,要常澆水。 而且儘管各種植物耐旱程度不一,澆水只有一個大原則~土乾才澆水而且要澆透。澆水一定要澆透或吸足,並讓多餘的水分從盆底流出為止。炎夏時不要在烈日下澆水,以免水溫與土溫差距過大傷到根部。冬天時供水要適量,澆水在晨間進行,以利植物白天利用;但若在夜間澆水易使根部凍傷。 第三招 曬點陽光透透氣 陽光輪替保養術 室內植物雖然比較能適應室內的光線,但長期在光線略顯不足的環境下,葉片顏色變淺失去光澤等現象。這時如果能把盆栽隔週搬至窗口或放置陽台上,輪替接受溫煦的光線,就能保持美觀。最好的方法就是相同植物買兩盆,一盆放室內一盆放陽台,然後一星期輪換一次,使其都能平均的接受陽光。 第四招 小鬼當家傷腦筋 自助補水效率高 過年過節沒人在家的時候,植物誰來照顧?陽台上的職務可以在避陽處集中放置,於出門前充分澆水一次。或是用樹皮、水苔、落葉等,覆蓋在盆土表面可以減少水分蒸發。也可以把它移進室內,避免陽光曬到水分一下就蒸發了。室內植物放在浴缸中,底部略為浸水即可。澆水就用盆底吸水法或是虹吸法就足夠好幾天的所需。 底吸法 在盆底墊一個水盤,多加些水,可以供植物的根從盆底孔洞吸水。 虹吸法 在盆栽旁高一點的地方,放一瓶水,用一條吸水的布放在瓶邊懸掛下來,水就會因虹吸作用一滴滴流到盆中。 第五招 耐陰品種派上場 忍者出招勝算大 如果您懶的將植物搬進搬出,而且想連點燈的電費都省了,或是放盆栽的地方無法裝設燈具。這時只好請耐陰植物上場,例如粗肋草、琴葉榕、棕櫚竹、蓬萊蕉、白鶴芋、竹蕉、心葉蔓綠絨、合果芋、巴西鐵樹、袖珍椰子、黃金葛…等等。 第六招 少女髮絲靠潤濕 隨時享受濕氣浴 鐵線蕨因為有柔細的黑色羽軸,所以又有“少女的髮絲”之稱。因為葉片質薄纖細,在通風乾燥的室內環境下很容易焦黃枯萎。蕨類植物大都喜好潮濕的環境,像是浴室、洗手間等,在這環境就能常保嫩綠如新。不過盆中的水量不可多加,蕨類植物的根部長時間近在水中容易腐爛,所以不妨在盆底置一個較寬大的淺水盤,盤底常保有淺淺的水和碎石,如此局部空間的高溼度,讓蕨類天天享受“濕氣浴”! 第七招 一年一季大一吋 盆缽尺寸要合身 如果發現盆栽生長有極盛而後衰的情形,或和盆子的比例有「頭重腳輕」感,甚至跟由盆面及盆底鑽出時,就表示該換盆了。輕敲盆器邊緣使盆土鬆動,就可以輕易地將植株取出並看到植物的根繫在土團表面充塞著,形成一團根網狀,將舊土剝落並剪除壞死及過多的根,此時枝葉也一併修剪。叢生的植物白鶴芋也可趁機分株繁殖,再選用比原來大一吋的盆子,換盆時應該選擇形狀與植物比例相稱的造型,如高瘦的植物用長形盆,低矮植物用淺圓盆…等,再填以排水良好的新土,若可以的話還可混入如奧妙肥、仙肥丹等醱酵過的有機肥料,如此一來植物就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及持續的養分來促進它長的更茂盛。 第八招 細心修剪莖纏繞 摘除殘花修枯葉 觀葉植物會有老化的黃葉或焦枯的葉尖,這也是經常要修剪摘除清理的。經過悉心栽培的植物,必定生長的興旺繁盛枝繁葉茂。像新幾內亞鳳仙花、非洲鳳仙花、羊繡球、西洋杜鵑等花朵密滿的花卉,在開花後應立即摘除殘花敗蕾,可預防殘花滯留葉上腐爛所生的病害。波斯菊、一串紅等易結籽的花卉,剪除殘花可以避免花後結實消耗養分,減緩植株老化的速率,並能迅速更新。修剪或把頂端新芽摘去,可抑制花木枝條過度生長及促進分枝,且能調整開花期,使開花一致,增加美觀。花木蔓藤類植物一般修剪適期在開花之後,同時修剪之後並可配合追加施肥。 易分支可剪除過密枝條,或是摘去枝梢的方式來塑造豐滿勻整的姿態。藤蔓植物可擅用可塑性高的特性,設計不同造型的攀爬架,供其盤繞生長。例如藤蔓四竄的常春藤,可在盆中立一心型的攀架,再牽引藤蔓纏繞至架上,即是象徵愛心永恆不變的盆栽設計作品。 第九招 當植物生長停滯不前、葉色變淡、開花稀少甚至是不開花等現象,就表示需要施肥了。施肥的適當時機是在植物的萌芽期間前,正當開花、休眠期間或遭嚴重病害時不可施肥。每隔2~3個月補充一次以氮(N)肥為主的長效肥料,將有助於植物的生長。
第十招 青綠常在駐顏術 馴化 買回來的心愛盆栽剛換新環境時,有可能因不適應而落葉或枯萎這時請略作修剪,再移到光線明亮但不會直射太陽處,並保持盆土濕潤;或是將它擺在明亮通風窗口附近,一兩週再逐漸移到光線光線較弱的內側位置,這樣就叫馴化。馴化的好處就是讓植物具有較強的適應性。 換土 以土壤為質材的盆栽再澆水時,發覺水很難滲透下去,或者一瞬間就漏完了,就表示盆土已經劣化了。或是室內用培養土栽培的盆栽,在盆緣有白色結晶物,表示盆內因施肥所累積的結晶鹽類已過量,有傷害根部之虞,有上述情況就應該換土。換盆的時間應在開花後,或早春新芽萌發前進行。適合陽台使用的土以質輕、疏鬆、乾淨為原則。 防治害蟲 仔細挑選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植物。放置不要太過緊密,以葉端不相接觸為宜。土壤保持略濕略乾的狀態,便能避免根部受到病菌感染,保持通風與充足的光線亦能使植物健康茁壯。發現有害蟲時,立即用手除去,除非數量多到無法去除,才使用農藥。在害蟲發生初期,只要用中性洗衣粉加水噴灑即能有效防治。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第十一招 枝葉扦插細分株 綠意綿延子孫足 綠指族最高興的事情,莫過於辛勤栽培的植物長的欣欣向榮。一般觀賞植物多採用無姓繁殖法,最常使用且操作簡便的有下列幾種: 分株法 是最簡單的植物繁殖法,可以配合換盆換土作業一並施行。 1.叢生形的植物如腎蕨、宣草、白鶴芋,直接用力從葉基部連結部分,將植株掰開分成數叢,注意每叢至少2至3芽,已利成活。 2.叢生灌木如茉莉花、杜鵑花,可用鏟子直接從植叢當中剷開,再分別堀出根團移植。 3.常走莖型的植物如虎耳草、草莓、吊籃,直接剪下來走莖末端的植株種植即可。 扦插法 一般有莖的植物,取帶有1至2節的枝條插於介質中便會從節處發根成苗,具有遺傳特性穩定與培育期較短的優點,適用於多數花卉,惟木本枝條扦插發根較慢,發根前往往需要噴霧保濕。另外,部分葉片肥厚的植物,如非洲菫、椒草…等等,使用葉片即可扦插成苗。 播種法 優點是可大量取得幼苗,但幼苗期需要耐心培育,且成苗時間較長,一般草花多使用此法生產。近年流行的種子小森林議事此法的發揮,收集竹柏、七里香、柚子等種子,密集的播種於盆缽內,約一個月就有一盆綠意盎然的小盆栽。
![]() 瀏覽數
![]() |
QR
![]() ![]() china
![]() ![]() Recent數據載入中... 登入
![]() |